[2018 IOF 科羅拉多國際再生醫學研討會心得(下) ] by 洪綱醫師

IOF(下)_工作區域 1

 

 

大會的最後一天,是工作坊單元。這次的主題是骨髓和脂肪抽取的大體練習,和細胞計數相關的實驗室技術。兩者都是在從事細胞治療不可或缺的元素,趁這次來好好增加一下經驗值。

骨髓抽取的大體練習

骨髓抽取有幾個重點:第一,要安全 : 要能了解骨盆骨頭周遭的神經血管位置,利用超音波來達到全程無痛又安全的抽吸過程; 第二,要抽取高質量的間質細胞: 從哪個部位抽取能得到最多的間質幹細胞? 一點抽吸還是多點抽吸?  一個早上在小組老師的帶領之下,全體學員都充分學會了骨髓抽取的相關步驟和技術。

 

29101555_10212026549363994_4989923979796938752_o

杜拜來的醫師正在練習骨髓抽吸 (bone marrow aspiration)

這次也利用了fluroscope 動態X光做為影像輔助;過去我們復健科醫師對於fluroscope的練習較少,也趁這個機會鍛鍊了一下經驗值。

29136354_10212026549724003_5642912472265392128_o

fluroscope 導引

 

細胞計數課程

下午介紹的是如何計算骨髓濃縮後的細胞數量。學理來說,要偵測間質幹細胞(MSC) 需要利用細胞流式技術 (flow cytometry) ,價格昂貴且耗費時間。 簡易的算法是計算有核細胞(nucleated cell count ),雖然沒有辦法精確計算MSC的數量,但也可以最為大約的估計。這次的課程就是介紹如何計算有核細胞 (nucleated cell counting, NCC) .

看到滿桌的Pipette 和 tip, 讓我想起高中時代在中研院的回憶。 還好還記得Pipette怎麼用。美國人上課真的一板一眼,把每一步都做得很確實,一步一腳印的讓你不會都不行。經歷不段的抽吸和稀釋後,終於到了算細胞的階段。感謝科技發達,目前已經有自動算細胞的機器,不過老師還是讓我們練習自己算,這樣記憶才會深刻。經過一小段眼睛要脫窗的時間,終於順利算完顯微鏡底下的細胞。利用數學公式計算一下,就可以回推本來的檢體究竟有多少細胞在內。

滿載而歸

這次來丹佛參加整個IOF的會議和課程,真的收穫滿滿。前兩天的演講內容非常豐富,看著已經開始細胞治療的外國人分享各種經驗,自己也心癢癢的想來嘗試看看。第三天的課程也補足了原本的不足,從抽吸的技術層面,到實驗室的原理和實戰,讓我對於細胞治療又多一分認識。這次還多留一天去有名的洛磯山脈健行了一番,看到當地人非常熱衷於戶外活動,也難怪科羅拉多是全美最健康的一州。

按鈕33-01 按鈕33-02